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菩萨蛮五首

〔五代〕韦庄

菩萨蛮五首¹
五代·韦庄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²,香灯半卷流苏帐³。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⁴。
琵琶金翠羽⁵,弦上黄莺语⁶。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⁷。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⁸。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⁹,皓腕凝霜雪¹⁰。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¹¹。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¹²。
翠屏金屈曲¹³,醉入花丛宿¹⁴。此度见花枝¹⁵,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¹⁶,尊前莫话明朝事¹⁷。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¹⁸,莫诉金杯满¹⁹。遇酒且呵呵(huōhuō)²⁰,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²¹,洛阳才子他乡老²²。柳暗魏王堤²³,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²⁴,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²⁵,忆君君不知。


译文

其一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其二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其三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其四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其五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词句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房; 一说犹青楼,歌女所居。堪惆怅: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堪,“那堪”的省文。

3.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流苏帐:指饰有流苏的帷帐。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等制成的穗状须带或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

4.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意谓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5.琵琶:乐器名。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人中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中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6.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7.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8.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9.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10.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1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12.红袖:指代少女。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这里指青楼女子之类。

13.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14.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15.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16.沉:同“沈”。

17.尊前:酒席前。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18.须愁春漏短:应愁时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时间。

19.莫诉:不要推辞。

20.呵呵(huōhuō):笑声。这里是指“得过且过”,

21.春:一作“风”。

22.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23.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24.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25.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玄宗时宰相韦见素之后。中国唐末五代诗人、词人,五代时期前蜀宰相。
韦庄出生时家道衰落已久,其父韦韫早亡,在“少孤贫”的环境中成长。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三年间(882年-883年),逃往洛阳。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六十。乾宁四年(897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洵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多次上书献策。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建立蜀国。他深受器重,授左散骑常侍,后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75岁。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对唐代诗人及其创作相当关注,形成了一定的文学观念。韦庄的诗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其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在中国古代叙事诗写作上具有标志意义。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作品有《菩萨蛮》《浣溪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