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虞美人·寄公度

〔北宋〕舒亶

虞美人¹·寄公度²
北宋·舒亶(dǎn)

芙蓉落尽天涵水³,日暮沧波起⁴。背飞双燕贴云寒⁵,独向小楼东畔(pàn)倚阑(yǐ lán)看⁶。
浮生只合尊前老⁷,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⁸。


译文

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你将寄给我一枝梅花,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


词语注释

1.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公度: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3.芙蓉:指荷花。涵:包含,包容。

4.沧:暗绿色(指水)。

5.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6.阑:栏杆。

7.合:应该。尊:同“樽”,酒杯。

8.故人二句:用陆凯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舒亶

舒亶

舒亶(1042年-1104年),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人,中国北宋词人。
舒亶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举进士,初官临海县尉。神宗熙宁中,为审官西院主簿。熙宁八年(1075年),召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元丰初(1078年),与李定论奏苏轼作歌诗讥讪时事,并上其诗3卷,酿成乌台诗案,为后世所鄙。元丰五年(1082年),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逾月,为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见者侧目。后坐罪废斥,远近称快。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任湖北都钤辖。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知荆南,平寇有功。崇宁三年(1104年),舒亶卒,享年六十三岁。
舒亶工诗词,诗歌多为近体,以写景咏物见长,意象生动,清丽俊逸,不亚唐人绝句,王灼称其词“思致妍密,要是波澜小”。原有文集100卷,不传,曾慥《乐府雅词》选录其词48首,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舒学士词》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