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浪淘沙令¹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²,春意阑珊³ ,罗衾不耐五更寒⁴。梦里不知身是客⁵,一晌贪欢⁶。
独自莫凭栏⁷,无限江山⁸,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⁹。


译文

静静地听着帘外潺潺的雨声,意识到春天将要过去。半夜凄寒,纵使丝罗被子再厚,也难敌寒意。在梦里,我暂且忘记了被俘的生活,贪图梦中片刻的欢乐。

独自一人万不可倚栏远眺,徒增悲伤。故国三千里江山,离别很容易,再见一面可是难上加难了。流水落花送走了春色,今昔对比,犹如一个天上一个人间。


词句注释

1.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

2.潺潺:这里形容雨声。

3.阑珊:指春天已尽,春色将残。一作“将阑”。

4.罗衾(qīn):丝罗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7.凭栏:靠着栏杆。一作“凭阑”。

8.江山:指南唐河山。

9.天上人间:指今昔对比,有天上人间之别。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在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他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感叹身世,写出另一境界。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李煜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