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北宋〕柳永

雨霖铃¹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²,对长亭晚³,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⁴,留恋处⁵,兰舟催发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⁷。念去去⁸,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⁹。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¹⁰,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¹¹?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¹²,应是良辰好景虚设¹³。便纵有千种风情¹⁴,更与何人说¹⁵?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今后就是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对我也如同虚设。纵然有千万种蜜意柔情,又能向谁去倾吐呢?


词句注释

1.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2.凄切:凄凉急促。

3.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4.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5.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6.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作对船的美称。

7.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8.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9.暮霭(ǎi):傍晚的云雾。沉沉(chén chén):同“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10.那(nǎ)堪:哪能承受,怎能经受。那,同“哪”。

11.今宵:今夜。

12.经年:年复一年。

13.良辰好景:一作“良辰美景”。

14.纵:即使。风情:风采、情怀。亦指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15.更:一作“待”。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43]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其都市风情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仁宗时代社会的繁荣景象,黄裳说其词“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陈振孙也认为他把“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有词作《乐章集》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