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水调歌头¹·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²,欢饮达旦³,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⁵。不知天上宫阙⁶,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⁷,又恐琼楼玉宇⁸,高处不胜寒⁹。起舞弄清影¹⁰,何似在人间¹¹。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¹²。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¹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¹⁴。但愿人长久¹⁵,千里共婵娟¹⁶。


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月何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此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玩赏着自己的清影,天上哪里比得上人世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词句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2.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3.达旦:到天亮。

4.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5.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6.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7.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8.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9.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10.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清影,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11.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说何时。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词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qǐ)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4此事:指人的“离”“合” 和月的“缺”“圆”。

15.但:只。

16.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共同,一起。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