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北宋〕柳永

蝶恋花¹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²,望极春愁³,黯黯生天际⁴。草色烟光残照里⁵,无言谁会凭阑意⁶。
拟把疏狂图一醉⁷,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⁸。衣带渐宽终不悔⁹,为伊消得人憔悴¹⁰。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词句注释

1.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2.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长时间站立。危楼,高楼。

3.望极:极目远望。

4.黯(àn)黯:神情沮丧,情绪低落。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阑:同“栏”。

7.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8.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9.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10.消得:值得。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43]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其都市风情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仁宗时代社会的繁荣景象,黄裳说其词“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陈振孙也认为他把“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有词作《乐章集》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