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古诗 > 正文

饮酒二十首

〔东晋〕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
东晋·陶渊明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¹,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²。忽焉复醉³。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⁴,纸墨遂多。辞无诠(quán)次⁵,聊命故人书之⁶,以为欢笑尔⁷。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⁸。
邵(shào)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⁹!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¹⁰。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¹¹;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¹²。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¹³。
善恶苟(gǒu)不应,何事空立言¹⁴!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¹⁵。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¹⁶。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¹⁷。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¹⁸。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¹⁹?
一生复能几,倏(shū)如流电惊²⁰。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²¹!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²²。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²³。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²⁴。
因值孤生松,敛翮(liǎn hé)遥来归²⁵。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²⁶。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²⁷。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²⁸。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²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xiàn)南山³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³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³²。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³³。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³⁴。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³⁵。
咄(duō)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qǐ)³⁶。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duō)其英³⁷。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³⁸。
一觞(shāng)虽独进,杯尽壶自倾³⁹。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⁴⁰。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⁴¹。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⁴²。
凝霜殄(tiǎn)异类,卓然见高枝⁴³。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⁴⁴。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⁴⁵。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xiè)尘羁⁴⁶。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cháng)往自开⁴⁷。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⁴⁸。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⁴⁹。
褴(lán)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⁵⁰。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gǔ)其泥⁵¹。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xié)⁵²。
纡辔(yū pèi)诚可学⁵³,违己讵(jù)非迷⁵⁴。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yú)⁵⁵。
道路迥(jiōng)且长,风波阻中涂⁵⁶。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⁵⁷。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yú)⁵⁸。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⁵⁹。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⁶⁰。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⁶¹。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gǎo)⁶²。
死去何所知,称(chèn)心固为好⁶³。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⁶⁴。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⁶⁵。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⁶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⁶⁷。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⁶⁸。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⁶⁹!
去去当奚(xī)道,世俗久相欺⁷⁰。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⁷¹。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miǎo)异境⁷²。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⁷³。
规规一何愚,兀(wù)傲差(chā)若颖⁷⁴。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⁷⁵。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qiè)壶相与至⁷⁶。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⁷⁷。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⁷⁸。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⁷⁹?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⁸⁰。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⁸¹。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⁸²。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⁸³。
岁月相催逼,鬓(bìn)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⁸⁴。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⁸⁵。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⁸⁶。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⁸⁷。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⁸⁸。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⁸⁹。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yì)吾情⁹⁰。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⁹¹。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⁹²。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⁹³。

其十八
子云性嗜(shì)酒⁹⁴,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hào)事人,载醪(láo)祛所惑⁹⁵。
觞来为之尽,是谘(zī)无不塞⁹⁶。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⁹⁷。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⁹⁸。

其十九
畴(chóu)昔苦长饥⁹⁹,投耒(lěi)去学仕¹⁰⁰。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¹⁰¹。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¹⁰²。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¹⁰³。
冉(rǎn)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¹⁰⁴。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¹⁰⁵。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¹⁰⁶。

其二十
羲(xī)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¹⁰⁷。
汲(jí)汲鲁中叟(sǒu),弥缝使其淳(chún)¹⁰⁸。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¹⁰⁹。
洙泗(zhū sì)辍(chuò)微响,漂流逮(dài)狂秦¹¹⁰。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¹¹¹。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¹¹²。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¹¹³。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¹¹⁴。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¹¹⁵。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¹¹⁶。


译文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且请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供欢笑罢了。

其一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其二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其三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

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

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其五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

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其六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其七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其八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其姿。

严霜摧调众草树,孤松挺立扬高枝。

木连成林人不觉,后调独秀众惊奇。

酒壶挂在寒树枝,时时远眺心神怡。

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

其九

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

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

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

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

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

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

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

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其十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其十一

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

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身。

虽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

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短暂人生虽保养,身死荣名皆不存。

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其十二

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

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

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

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

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

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其十三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其十四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其十五

贫居无奈缺人力,灌木丛生住宅荒。

但见翱翔飞鸟在,无人来往甚凄凉。

无穷宇宙多久远,人世难活百岁长。

岁月相催人渐老,已白鬓发似秋霜。

我如不是任穷达,违背夙怀才悲伤。

其十六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寒冷。

破旧茅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其十七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其十八

杨雄生性好饮酒,无奈家贫无处得。

幸赖一些勤学者,时常携酒来求学。

酒杯斟酒即饮尽,有问必答解疑惑。

有时沉默不肯言,岂非国事不敢说?

仁者行身细思量,进退出处何尝错!

其十九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其二十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酒巾。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词句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9.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10.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1.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2.忽:尽快。持:拿着。

13.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14.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15.“九十”句:《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16.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17.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18.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19.“所以”二句: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20.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迅速,极快。

21.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22.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23.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24.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25.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26.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27.已:既。违:违弃,分离。

28.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9.尔:这样。

30.见(xiàn):同“现”,出现,显露。

31.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32.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33.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4.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毁誉:诋毁与称誉。

35.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36.咄(duō)咄:惊怪声。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

37.裛(yì):通“浥”,沾湿。掇(duō):采摘。英:花。

38.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39.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40.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41.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轩: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42.没:掩没。

43.凝霜:犹严霜。殄(tiǎn):灭绝,绝尽。异类:指除松以外的其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样子。见:同“现”,显露。

44.连林:树木相连成林。众乃奇:大家才感到惊奇。乃,才。

45.壶:指酒壶。柯:树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意思是还时时向远处眺望。

46.何事:为什么。绁(xiè):拴,捆绑。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47.倒裳(cháng):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48.好怀:好心肠。

49.乖:违背。

50.褴(lán)缕: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泛指破烂的衣服。

51.尚同:同流合污。汩(gǔ):搅混。

52.禀气:天赋的气性。

53.纡(yū)辔(pèi):拉着车倒回去。

54.讵(jù):岂。

55.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56.迥(jiōng):远。“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57.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58.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59.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60.颜生: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称为仁:被称为仁者;以仁德而著称。《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家语》:“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荣公:即荣启期,春秋时隐士。有道: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

61.屡空:指颜回生活贫困,食用经常空乏。

62.枯槁:本指草木枯萎,这里指贫困憔悴。

63.称(chèn)心:恰合心愿。固:必。

64.客:用人生如寄、似过客之意,代指短暂的人生。

65.裸葬:裸体埋葬。恶: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杨王孙所说的“以反吾真”的“真”。

66.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壮节:壮烈的气节。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67.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68.仲理:指东汉杨伦。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兹:此,这里。

69.往:去。指出仕。已:止,停。指辞官归隐。狐疑:犹豫不决。

70.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71.摆落:摆脱。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72.同止:在一起,同一处。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73.领:领会,理解。

74.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兀(wù)傲:倔强而有锋芒。差(chā):比较,尚,略。颖:才能秀出,聪敏。

75.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76.故人:老朋友。挈(qiè)壶:提壶。壶指酒壶。相与至:结伴而来。

77.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78.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79.“不觉”二句: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

80.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81.乏人工:缺少劳力帮手。

82.班班:显明的样子。《后汉书·赵壹传》:“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

83.悠:久远。少至百:很少活到百岁。

84.委穷达:犹“委命”。委,听任。穷达,指穷达之命。素抱:平索的怀抱,即夙志。

85.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游好:游心,爱好。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86.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向:接近。不惑:指四十岁。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87.竟:最终。抱:持,坚持。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饱:饱经,饱受。更:经历。

88.弊庐:破旧的房屋。交:接。悲风:凄厉的风。没:掩没,覆盖。庭:庭院。

89.“披褐”二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90.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翳(yì):遮蔽,隐没。此处有“郁闷”之意。

91.薰:香气。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

92.行行:走着不停。失故路:指出仕。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93.“鸟尽”句:《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陶渊明出过力的人。

94.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嗜(shì):喜欢,爱好。

95.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96.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97.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98.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99.畴昔:往昔,过去。

100.投耒:放下农具。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101.将养:休息和调养。不得节:不得法。节,法度。馁(něi):饥饿。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102.向立年:将近三十岁。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志意:指志向心愿。

103.遂:于是。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介然分:耿介的本分。介然,坚固貌。”田里:田园,故居。

104.冉冉:渐渐。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亭亭:久远的样子。一纪:十二年。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105.世路:即世道。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杨朱:战国时卫人。止:止步不前。

106.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恃:依靠,凭借。这里有慰籍之意。

107.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去:离开。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10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109.“凤鸟”句:凤鸟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如果凤凰出现,就预示将出现太平盛世。《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礼乐”句: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后经孔于的补救整理,“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复兴。

110.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辍(chuò):中止,停止。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逮(dài):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111.“诗书”二句:指秦始皇焚书事。

112.区区:少,为数不多。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113.绝世:指汉代灭亡。六籍:指六经。亲:亲近。

114.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不见”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115.快饮:痛饮,畅饮。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116.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