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古诗 > 正文

滕王阁

〔唐代〕王勃

滕王阁¹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²,佩玉鸣鸾罢歌舞³。
画栋朝飞南浦云⁴,珠帘暮卷西山雨⁵。
闲云潭影日悠悠⁶,物换星移几度秋⁷。
阁中帝子今何在⁸?槛外长江空自流⁹。


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不尽。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词句注释

1.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2.江:指赣江。渚(zhǔ):江中小洲。

3.佩玉鸣鸾(luán):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4.画栋:有彩绘的栋梁楼阁。南浦(pǔ):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5.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6.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7.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8.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9.槛(jiàn):栏杆。


王勃

王勃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隋末思想家王通之孙、泽州长史王福畤之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王勃主张文学要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5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