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古诗 > 正文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¹
唐代·岑参

塔势如涌出²,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³,磴(dèng)道盘虚空⁴。
突兀压神州⁵,峥嵘(zhēng róng)如鬼工⁶。
四角碍白日⁷,七层摩苍穹⁸。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⁹。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¹⁰,宫馆何玲珑¹¹。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¹²。
五陵北原上¹³,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¹⁴,胜因夙所宗¹⁵。
誓将挂冠去¹⁶,觉道资无穷¹⁷。


译文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词句注释

1.高适:唐朝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薛据,荆南人,《唐诗纪事》作河中宝鼎人。开元进士,终水部郎中,晚年终老终南山下别业。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本唐高宗为太子时纪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故曰慈恩。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

2.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3.出世界:高出于人世的境界。世界,人世的境界。

4.磴(dèng):石级。盘:曲折。磴道:一作“蹬道”。

5.突兀:高耸貌。

6.峥嵘(zhēng róng):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7.四角:塔的四周。碍:阻挡。

8.七层:塔本六级,后渐毁损,武则天时重建,增为七层。摩苍弯:

9.惊风:疾风。

10.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11.宫馆:宫阙。

12.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13.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14.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15.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

16.挂冠:辞官归隐。

17.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岑参

岑参

岑参(717?~769),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岑嘉州”。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
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苦学,遍读经史。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归,经杜甫等举荐为右补阙。大历元年(766年)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任嘉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罢官,东归受阻,寓居于蜀。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
岑参的诗远近传播,影响广泛。早期诗歌多为写景、纪游、赠答、送别和嗟叹仕途不遇之作,其中写景之作诗风奇峭清丽,如《暮秋山行》《高冠谷口招郑鄠》《初授官题高冠草堂》等,清丽俊逸,造意炼语俱奇;《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等送别诗亦为抒情佳篇。岑参因边塞生活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亦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这些诗色调雄奇瑰丽,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其边塞诗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其诗集最初由杜确于岑参殁后30年编成,凡8卷。后陈铁民、侯忠义和刘开扬亦为其作有《岑参集校注》和《岑参诗集编年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