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¹,眼花落井水底眠²。
汝(rǔ)阳三斗始朝天³,道逢麴(qū)车口流涎(xián)⁴,恨不移封向酒泉⁵。
左相日兴费万钱⁶,饮如长鲸吸百川⁷,衔(xián)杯乐圣称避贤⁸。
宗之潇洒美少年⁹,举觞(shāng)白眼望青天¹⁰,皎如玉树临风前¹¹。
苏晋长斋绣佛前¹²,醉中往往爱逃禅¹³。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¹⁴。
张旭(xù)三杯草圣传¹⁵,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suì)五斗方卓然¹⁶,高谈雄辩惊四筵(yán)。
贺知章醉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之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词句注释
1.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官至秘书监。嗜酒,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似乘船:形容贺知章骑马马上的醉态,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
2.眼花:醉眼昏花。
3.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
4.逢:一作“见”。麴(qū)车:酒车。涎:口水。
5.移封:改换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6.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载(746)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
7.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
8.衔杯:贪酒。乐圣:喜喝清酒。圣,酒的代称。避贤:不喝浊酒。避,一作“世”。《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尚书郎徐邈酒醉,校事赵达来问事,邈言“中圣人”。达复告曹操,操怒,鲜于辅解释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李适之罢相后,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此化用李适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9.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与李白交情深厚。潇洒:洒脱无拘束。
10.觞(shāng):盛有酒的酒杯。《说文》:“实曰觞,虚曰觯。”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
11.玉树临风:形容醉后摇曳之态。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12.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
13.逃禅:这里指逃出禅戒,即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14.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一斗诗百篇,一作“斗酒诗百篇”。
15.张旭:吴人,唐代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16.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