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古诗 > 正文

夜雨

〔唐代〕白居易

夜雨
唐代·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¹。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zhān)望²。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³。
况此残灯夜⁴,独宿(sù)在空堂⁵。
秋天殊未晓⁶,风雨正苍苍⁷。
不学头陀(tuó)法⁸,前心安可忘⁹。


译文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她在遥远的异乡我不能去靠近,没有哪一天不朝着她的方向远望。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词句注释

1.乡:家乡。

2.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3.夕: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无夕:日日夜夜。

4.残灯:不好的事。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5.空堂:空屋。

6.晓:到来,来临。

7.正:此时。苍苍:纷纷。

8.头陀:苦行僧。

9.安:怎么。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阳邑(今山西太谷,一说祖籍为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今西安周至县)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病逝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追赠尚书右仆射。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