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现诗歌 > 正文

虞美人·枕上

〔近代〕毛泽东

虞美人¹·枕上²
近代·毛泽东

版本一
堆³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⁴,剩有离人影⁵。一钩残月向西流⁶,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⁷。

版本二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都灰尽,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译文

我躺在枕上彻夜难眠,成堆的愁苦汹涌袭来,像是什么形状呢?犹如江河大海里翻腾起的巨波大浪一样。黑夜正长,天色总是觉得很难亮起来,我无奈,只好起床披衣坐望天空,数算点点的寒星,祈盼黎明。

通宵达旦,尽管天亮时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脑海中却仍然只留下离别的情人的身影。抬头望见一钩残淡的月亮向西下沉,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抛洒下一行行泪珠!


词句注释

1.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枕上:取首句中二字为题,写新婚初别枕上的离愁别绪与相思之苦。

3.堆:堆积,层层堆压。

4.晓:天亮。来:语助词,无实义。百念都灰尽:即万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烬,极言失望。

5.离人:指作者的妻子杨开慧。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6.一钩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流:沉落。

7.无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任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领导秋收起义,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1928年,同朱德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936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期间,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9至197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于1945年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