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绝句 > 正文

碛中作

〔唐代〕岑参

碛(qì)中作¹
唐代·岑参

版本一
走马西来欲到天²,辞家见月两回圆³。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⁴。

版本二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译文

驰马西来仿佛已经到了天边,自从离别家乡已见两度月圆。

今天夜里不知将到哪里住宿,平沙莽莽一望无际不见人烟。


词句注释

1.碛(qì)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诗。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托克逊库米什附近。

2.走马:骑马疾走;驰逐。《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西来:指离开长安赴安西。

3.辞家:告别家乡,离别家园。《后汉书·方术传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4.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绝:没有。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岑参

岑参

岑参(717?~769),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岑嘉州”。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
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苦学,遍读经史。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归,经杜甫等举荐为右补阙。大历元年(766年)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任嘉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罢官,东归受阻,寓居于蜀。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
岑参的诗远近传播,影响广泛。早期诗歌多为写景、纪游、赠答、送别和嗟叹仕途不遇之作,其中写景之作诗风奇峭清丽,如《暮秋山行》《高冠谷口招郑鄠》《初授官题高冠草堂》等,清丽俊逸,造意炼语俱奇;《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等送别诗亦为抒情佳篇。岑参因边塞生活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亦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这些诗色调雄奇瑰丽,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其边塞诗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其诗集最初由杜确于岑参殁后30年编成,凡8卷。后陈铁民、侯忠义和刘开扬亦为其作有《岑参集校注》和《岑参诗集编年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