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绝句 > 正文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¹
唐代·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²,平明送客楚山孤³。
洛阳亲友如相问⁴,一片冰心在玉壶⁵。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⁶,丹阳城北楚云深⁷。
高楼送客不能醉⁸,寂寂寒江明月心⁹。


译文

其一

冷雨在深夜落洒在吴地江天,早晨我送别友人,孤身一人面对着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仍旧如在玉壶之中一般剔透。

其二

往丹阳城南望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往丹阳城北望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在芙蓉楼上送别友人不能喝醉,那寂静寒江上的明月就如同我的心。


词句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属地。

3.平明:清晨,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春秋时期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楚地附近的山就被称为楚山。孤:独自,孤单。

4.洛阳:今属河南,位于河南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赤诚之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6.丹阳:唐代润州丹阳郡,郡治丹徒县,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部。

7.楚云:指楚天之云。

8.高楼:指芙蓉楼。不能醉:因为离绪太浓,加上“谤议沸腾”再次而起,难以痛饮,故而不能醉。

9.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698年-756另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由岭南北返长安,并在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后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其诗境雄浑开阔,自成一格。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文集六卷,编诗四卷。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