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绝句 > 正文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乌衣巷¹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²,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³,飞入寻常百姓家⁴。


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词句注释

1.乌衣巷:金陵(今江苏南京)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2.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4.寻常:平常。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人,祖籍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为匈奴后裔),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