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绝句 > 正文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唐代〕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¹
唐代·温庭筠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²,天生旧物不如新³。
合欢桃核终堪恨⁴,里许元来别有人⁵。

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zhú)伊⁶,共郎长行莫围棋⁷。
玲珑骰(tóu)子安红豆⁸,入骨相思知不知⁹?


译文

其一

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上了淡黄色的灰尘,自古以来旧东西就比不得新东西能讨人欢喜。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

其二

像井底下点蜡烛那样,深深地嘱咐你:虽然你要离开我远游,但我的心与你共长行,切记早归别违期。

手中玲珑骰子上的颗颗红点,都是最为相思的红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对你的相思意?


词句注释

1.新添声杨柳枝:又作“新声杨柳枝”。唐教坊曲有《杨柳枝》曲,咏杨柳。加上“新添声”“新声”,可能是由于乐曲增添了和声,所咏内容则超出了咏柳之范围,而歌咏其他事物。

2.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3.天生旧物不如新:《古今词统》、刘毓盘辑本《金荃集》作“旧物天生如此新”。

4.合欢桃核终堪恨: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曰“终堪恨”。

5.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6.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此处代“你”。

7.共:介词,犹同、跟。长行:古代的一种博戏,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是一种低俗的赌博,简单易行,盛行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刘毓盘辑本《金荃集》作“长对”。围棋:中国传统棋艺。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

8.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9.入骨相思知不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本名岐,字飞卿,又作庭云、廷筠,号温钟馗,世称温方城、温助教。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于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或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出塞。后有蜀地之游,复赴长安。在开成元年(836年),因李翱之荐,得从太子永游。于开成四年(839年)秋,参加京兆府试,荐名居第二,因遭谗毁,被黜落罢举。会昌三年(843年),往返于长安与旧乡吴中之间,曾有湖湘之游。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再入科场,然累年不售。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再次落第。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咸通三年(863年),返长安闲居,咸通六年(866年),因宰相徐商之荐,任国子监助教。咸通七年(867)贬方城尉,不久后就死了。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其词现存七十余首,温庭筠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黄昇在《花庵词选》卷一中评价道:“温庭筠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