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¹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²,波涛如怒³,山河表里潼关路⁴。望西都⁵,意踌躇⁶。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⁸!


译文

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如同发怒一般吼叫着。内接着华山,外连着黄河的,就是这潼关古道。远望着西边的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昔日的千万间宫阙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黄土。国家兴起,黎民百姓要受苦受难;国家灭亡,黎民百姓更是受苦受难。


词句注释

1.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属中吕宫,十一句九韵。南曲属商调,十一句十一韵。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2.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3.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4.山河表里:即表里山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大河,内踞丛山,形成险峻之势。表里,即内外,这里有相辅相依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5.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6.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踌蹰”。

7.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8.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亡:指政权的衰乱灭亡。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年-1329年,一说1270年),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曲家、政治家。
张养浩早年勤苦好学,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辟礼部令史,荐入御史台。以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仁宗在东宫,召为文学。拜监察御史,上疏论时政,忤时相,避害变姓名遁去。仁宗立,拜中书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延祐初(1313年)恢复科举,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延祐四年 (1317年),改右司郎中,拜礼部尚书。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以父老为由弃官归养,数召不赴。天历二年 (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登车就道。遇饥者赈之,死者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劳疼而卒。
张养浩始终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并形成了一系列为政观点。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合称《三事忠告》)三部政论集,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政德观。并认为,作为统治者要获得长久的统治权,必须爱惜百姓,懂得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朝廷稳固的根本。在《牧民忠告》中悟道:“古之为政者,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为此,其主政堂邑时,亲临民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使“寒者衣之,饥者食之”,极大减轻了当地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