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金朝〕元好问

【黄钟¹】人月圆²·卜居外家东园³
金朝·元好(hào)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⁴,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⁵:窗中远岫⁶,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玄都观里桃千树⁷,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⁸:清泾浊渭,去马来牛⁹。谢公扶病¹⁰,羊昙挥涕¹¹,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¹²。


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冈隔断了俗世红尘,小村落又迎来了丰收年。即将移居新的住处了,那里窗中可见远山,舍后中有长松。十年种树,一年种谷,关于将来还是交给那些年轻人吧。只要醒来时有明月相照,醉酒后有清风相伴,我就知足了。

玄都观里曾有无数株桃花烂漫盛开,而今早已花谢如流水,不复存在。请您不必去探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谢安重回故地已满是病态,羊昙为他的去世流泪痛哀。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后便淡然忘怀。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身居高厦大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山丘中把尸骨掩埋。


词句注释

1.黄钟:宫调名。黄钟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人月圆:曲牌名,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中原音韵》入“黄钟宫”。

3.卜居:择定居所。外家:母亲的娘家。

4.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

5.要就:要去的地方。就,靠近。

6.窗中远岫(xiù):语本谢朓《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远岫,远山。

7.玄都观里桃千树:语出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唐代长安城郊的一所道观。

8.凭:请。

9.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语本杜甫《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泾、渭皆水名,在陕西高陵县境汇合,传说泾流清而渭流浊。

10.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在桓温谋篡及苻坚南侵的历史关头制乱御侮,成为保全东晋王朝的柱石。孝武帝太元年间,琅琊王司马道子擅政,谢安因抑郁成疾,不久病故。

11.羊昙(tán):谢安之甥,东晋名士。挥涕:挥洒涕泪。

12.生存华屋,零落山丘:语出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言人寿有限,虽富贵者也不免归于死亡。华屋,华美的屋宇。零落山丘,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曾作《箕山》《琴台》二诗,为北方文宗赵秉文所嘉赏,因而名震京师,号称“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历任权国史院编修、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南阳县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筑野史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