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正文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代〕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远浦(pǔ)帆归¹
元代·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pèi)闲²,两三航(háng)未曾(zēng)着岸³。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

在夕阳的映照下,酒旗悠闲地飘扬。渔船大多已收帆归来,还有两三只也即将靠岸。渔村的傍晩,落花缤纷,流水含香,茅舍已升起袅袅炊烟,断桥头上卖鱼人早已散去。


词句注释

1.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北曲属双调,与南曲小石调引子“寿阳曲”不同,也与长调“落梅风”不同。五句二十七字,一平韵、三叶韵。浦:水边。

2.酒旆(pèi):酒店门前的幌子。旆,泛指旌旗。

3.两三航:两三只船。航,船。着岸:靠岸。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