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言文 > 正文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¹滁²、³皆⁴山也。其⁵西南诸峰,林壑⁶尤⁷美。望之蔚然⁸而深秀者⁹,琅琊也。山¹⁰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¹¹,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¹²也。峰回¹³路转¹⁴,有亭翼然¹⁵、¹⁶临¹⁷于¹⁸泉上者,醉翁亭也。作¹⁹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²⁰之者谁?太守自谓²¹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²²醉,而年又最高²³,故自号²⁴曰²⁵醉翁也。醉翁之意²⁶不在酒,在乎²⁷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²⁸之心而寓²⁹之酒也。
若夫³⁰日出而林霏³¹开³²,云归³³而岩穴暝³⁴,晦³⁵明³⁶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³⁷发³⁸而幽香,佳木秀³⁹而繁阴⁴⁰、⁴¹,风霜高洁⁴²,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⁴³负者⁴⁴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⁴⁵,前者呼,后者应,伛偻⁴⁶提携⁴⁷,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⁴⁸溪而渔⁴⁹,溪深而鱼肥。酿泉⁵⁰为酒,泉香而酒洌⁵¹;山肴⁵²野蔌⁵³,杂然⁵⁴而前陈⁵⁵者,太守宴也。宴酣⁵⁶之乐,非丝⁵⁷非竹⁵⁸,射⁵⁹者中,弈⁶⁰者胜,觥⁶¹筹⁶²交错⁶³,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⁶⁴白发,颓然⁶⁵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⁶⁶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⁶⁷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⁶⁸、⁶⁹,鸣声上下⁷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⁷¹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⁷²,太守也。太守谓⁷³谁?庐陵⁷⁴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词句注释

1.环:环绕。

2.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皆:副词,都。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hè):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10.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潺潺(chán):流水声。

12.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13.回:回环,曲折环绕。

1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5.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16.然:……的样子。

17.临:靠近。

18.于:在。

19.作:建造。

20.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1.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2.辄(zhé):就,总是。

23.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4.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5.曰:叫做。

26.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乎:相当于“于”。

28.得:领会。

29.寓:寄托。

30.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31.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

34.暝(míng):昏暗。

35.晦:昏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37.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38.发:开放。

39.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40.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1.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4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48.临:来到。

49.渔:捕鱼。

50.酿泉:用酿泉。

51.洌(liè):清澈。

52.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53.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54.杂然: 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开,陈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 弦乐器的代称。

58.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59.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gōng):酒杯。

62.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6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4.苍颜:容颜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66.已而:随后,不久。

67.归:返回,回家。

68.翳(yì):遮盖。

6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70.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古郡名,庐陵郡,宋代称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