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言文 > 正文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¹中,武陵人²捕鱼为业³。缘⁴溪行⁵,忘路之远近⁶。忽逢⁷桃花林,夹岸⁸数百步,中无杂⁹树,芳草鲜美¹⁰,落英¹¹缤纷¹²。渔人甚异之¹³。复¹⁴前¹⁵行,欲¹⁶穷¹⁷其林。
林尽水源¹⁸,便¹⁹得²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²¹若²²有光。便舍²³船,从口入。初²⁴极狭,才通人²⁵。复行²⁶数十步,豁然开朗²⁷。土地平²⁸旷²⁹,屋舍³⁰俨然³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³²属³³。阡陌³⁴交通,鸡犬相闻³⁵。其中往来种作³⁶,男女衣着³⁷,悉³⁸如外人³⁹。黄发垂髫⁴⁰,并⁴¹怡然⁴²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⁴³,问所从来⁴⁴,具⁴⁵答之⁴⁶。便要⁴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⁴⁸来问讯⁴⁹。自云⁵⁰先世⁵¹避秦时乱,率⁵²妻子⁵³邑人⁵⁴来此绝境⁵⁵,不复⁵⁶出焉⁵⁷,遂⁵⁸与外人间隔⁵⁹。问今是何世⁶⁰,乃⁶¹不知有汉,无论⁶²魏晋。此人一一为⁶³具言⁶⁴所闻⁶⁵,皆叹惋⁶⁶。余⁶⁷人各复延至⁶⁸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⁶⁹。此中人语⁷⁰云:“不足⁷¹为⁷²外人道也。”
既⁷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⁷⁴,处处志之⁷⁵。及郡下⁷⁶,诣⁷⁷太守,说如此⁷⁸。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⁷⁹,遂⁸⁰迷,不复得⁸¹路。
南阳刘子骥,高⁸²尚士⁸³也⁸⁴,闻之,欣然⁸⁵规⁸⁶往。未果⁸⁷,寻⁸⁸病终⁸⁹,后遂无问津⁹⁰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拜访,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词句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新鲜美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3]。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26.行:行走。

2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8.平:平坦。

29.旷:空阔;宽阔。

30.屋舍:房屋。

31.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32.之:这。

33.属:类。

3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35.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6.种作:耕种劳作。

37.衣着:穿着打扮,穿戴。

38.悉:全,都。

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40.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1.并:都。

42.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3.乃大惊:于是就非常惊讶。乃,于是,就。大,很,非常。

44.从来:从……地方来。

45.具:通“俱”,全,详细。

46.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7.要:通“邀”,邀请。

48.咸:副词,都,全。

49.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50.云:说。

51.先世:祖先。

52.率:率领。

53.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

54.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

56.复:再,又。

57.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8.遂:就。

59.间隔:隔断,隔绝。

60.世:朝代。

61.乃:竟,竟然。

6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63.为:对,向。

64.具言:详细地说出。

65.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6.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67.余:其余,剩余。

68.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69.去:离开。

70.语:告诉。

71.不足:不必,不值得。

72.为:介词,向、对。

73.既:已经。

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77.诣(yì):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标记。

80.遂:终于。

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2.高尚:品德高尚。

83.士:人士。

84.也:表判断。

85.欣然:高兴的样子。

86.规:计划。

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88.寻:随即,不久。

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